2024中国大陆晶圆厂(Fab)汇总(2)
2024中国大陆晶圆厂(Fab)汇总(2)
原创漫谈大千世界漫谈大千世界2025年03月11日08:20广东
1. 区域分布与核心企业
1.1 长三角地区(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)
·
上海
·
中芯国际(总部):多个晶圆厂覆盖全技术节点,成熟制程核心基地。新增北京12英寸厂聚焦28nm及以上工艺,首期产能10万片/月。
华虹半导体:8英寸特色工艺龙头,专注模拟电路、电源管理等差异化技术。金桥和张江三座8英寸厂支撑产能。
台积电(上海):8英寸厂服务传统需求,南京厂则专注12英寸先进制程(如16nm)。
格科半导体:临港12英寸厂专精CIS(CMS图像传感器),填补高端传感器空白。
鼎泰匠芯:国内首座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,瞄准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需求。
·
安徽(合肥)
·
长鑫存储:国产DRAM领军企业,打破海外垄断,合肥+北京双基地布局。
晶合集成:安徽省首家12英寸代工厂,主攻显示驱动芯片和MCU,计划扩产至12万片/月。
·
江苏
·
SK海力士(无锡):专注DRAM制造,技术设备先进,外资存储领域重要布局。
华虹半导体(无锡):特色工艺研发基地,嵌入式存储和功率器件为主。
1.2 京津冀地区(北京、河北)
·
北京
·
中芯国际:新建12英寸厂聚焦28nm及以上工艺,首期投资76亿美元,2024年完工,月产能10万片。
燕东微:北京+遂宁双基地布局,新建12英寸厂强化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产能。
长鑫集电(北京):长鑫存储子公司,与合肥协同提升DRAM国产化能力。
1.3 粤港澳大湾区(深圳、广州)
·
深圳
·
昇维旭:深圳国资全资控股,专注DRAM制造,规划总产能14万片/月,2024年试产28nm制程。
鹏新旭:聚焦40/28nm成熟逻辑工艺,与中芯深圳协同,服务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需求。
华润微(润鹏):12英寸特色工艺线,聚焦模拟芯片,应用于新能源和工业控制领域。
·
广州
·
粤芯:大湾区首个12英寸晶圆量产企业,二期扩产至55nm,目标2025年底产能12万片/月。
增芯: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产线,一期投资70亿元,2024年底交付客户。
1.4 中西部地区(武汉、成都、重庆)
·
武汉
·
武汉新芯:12英寸NR Flash/CIS/逻辑代工,40nm及以上成熟工艺,国产存储供应链关键环节。
楚兴:2022年新设,专注CIS制造,补充图像传感器产能。
·
四川&重庆
·
德州仪器(成都):美国IDM在华首个晶圆厂,生产模拟芯片,外资成熟制程重要基地。
华虹成都:接手原格芯项目,补足西部代工产能,聚焦特色工艺。
1.5 其他重点区域
·
山东
·
青岛芯恩:特色工艺代工,覆盖模拟电路和功率器件。
济南富能:专注功率半导体,布局新能源和工业控制领域。
·
辽宁
·
英特尔(大连):非易失性存储芯片生产基地,技术设备先进。
·
福建
·
联芯集成(厦门):联华电子合资,12英寸代工服务成熟制程。
福联集成电路(莆田):6英寸砷化镓射频芯片生产线,布局通信领域。
2. 技术节点与特色工艺
·
先进制程(≤28nm):中芯国际(北京/上海)、台积电南京(16nm)、鹏芯微(28/20nm)。
·
·
成熟制程(40nm及以上):覆盖90%以上本土产能,核心企业包括中芯国际、华虹、武汉新芯、晶合集成等。
·
·
特色工艺
·
车规芯片:鼎泰匠芯(12英寸车规功率器件)、积塔半导体(模拟电路)。
CIS:格科(上海)、楚兴(武汉)。
存储芯片:长鑫存储(DRAM)、昇维旭(存储)、武汉新芯(NR Flash)。
第三代半导体:方正微(碳化硅)、三安光电(SiC多基地布局)。
3. 外资与合资企业
·
台积电:上海(8英寸)、南京(12英寸)。
·
·
英特尔:大连(存储芯片)。
·
·
SK海力士:无锡(DRAM/NAND)。
·
·
联芯集成(厦门):联华电子合资,12英寸代工。
·
·
德州仪器(成都):模拟芯片制造。
·
4. 产能与市场定位
·
12英寸主流化:北京、上海、合肥、武汉等地密集布局,覆盖逻辑、存储、传感器等。
·
·
5. 英寸差异化:华虹、台积电、和舰芯片等延续特色工艺(模拟、功率器件)。
·
·
国产替代:长鑫(DRAM)、武汉新芯(NR Flash)、中芯国际(成熟制程)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。
·
·
区域协同:长三角(上海/江苏/浙江)为最大集群,京津冀、成渝、粤港澳补充。
·
6. 未来趋势
·
成熟制程扩产:中芯、华虹、晶合集成等持续加码28nm及以上产能。
·
·
车规芯片竞争:鼎泰匠芯、积塔半导体等抢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。
·
·
存储国产化:长鑫、昇维旭、武汉新芯形成DRAM/NR Flash国产阵营。
·
·
第三代半导体:碳化硅(SiC)、氮化镓(GaN)产能逐步释放(如三安光电、方正微)。
·